他们端着茶杯,带着一如既往的冷漠与优越感,对每一条消息进行着各自的解读。
当月的一则重要新闻是布哈拉爆发了结核病疫情。屏幕上显示了一张瘦弱患者躺在简陋病床上的照片,背景是荒凉的城市街道。
这样的画面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令人心痛,但对这些工厂职员而言,只是一个新的谈资。
“结核病……”一个职员嗤笑道,“这种疾病在那些落后的地方简直是家常便饭。要是工人也患上类似的病,恐怕工厂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所以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另一人附和,“加强卫生管理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工人感到紧张。恐惧能让他们更配合我们的规定。”
虾球经理站在窗边,目光透过烟雾看向工厂的生产车间。他缓缓说道:“恐惧确实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注意分寸。如果恐惧过头,可能会导致反抗。
比如这次布哈拉的疫情,我们可以用它来提醒工人保持卫生,同时强调工厂的环境比外界更安全。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服从性,还能减少对薪资待遇的抱怨。”
职员们认真听着,有人点头,有人记录。他们深知虾球经理的每一句话都是管理的“金科玉律”。
天幕屏幕继续滚动,播报着英国与瑞典关系提升至“善意”,以及法国获得了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的控制权。
尽管这些新闻与工厂的运作似乎没有直接关系,但职员们依然乐此不疲地将其与管理理论挂钩。
“法国这手段很高明啊,”一个资深职员评论道,“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虽然看似不重要,但却是大西洋渔业的关键区域。通过获得它们,法国等于向英国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这就像我们工厂对外招工的策略,”另一个人接话,“每次招工,我们都会故意留下几个高薪岗位的传言,吸引大量求职者。
结果呢?他们到这里后发现高薪岗位早已满员,只能接受普通的待遇,但依然会感激我们提供的机会。”
虾球经理笑了笑,轻声说道:“你们要记住,控制预期是一门艺术。
法国通过获得一个小岛展示了大国威望,我们则可以通过制造一些虚假的希望控制工人的心理。”
新闻播报进入了更严肃的部分:奥地利处死克罗地亚烈士,埃塞俄比亚处决非洲少数民族的烈士。这些惨烈的事件让职员们短暂地安静了片刻,但很快,冷漠的分析再次填满了房间。
“烈士?”一名年轻职员挑眉道,“这种事情说到底就是一种权力的展示。杀鸡儆猴罢了。”
虾球经理点头赞许:“没错。镇压异见者,关键在于让多数人感到恐惧,而不是激发更多的反抗情绪。
这也是我们工厂的管理原则之一。任何对规章制度的质疑,都必须在萌芽阶段被铲除。”
随着新闻的更新,关于霍乱扩散的报道再次占据了天幕的一部分。阿富汗和旁遮普接连被疫情袭击的景象令人心惊,但虾球经理却从中看到了更多的管理启示。
“霍乱的传播反映了什么?”他突然问道。一个职员试探着回答:“卫生条件的恶劣?”
“没错,但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控制力的缺失。”虾球经理的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厉,“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一旦控制力不足,就会导致混乱。
教育也是一样。像新闻里提到的奥斯曼帝国,他们在某些省份的同化政策进展缓慢,原因就是放任孩子接受母语教育,而没有实施强制的国民教育。”
“您是说,我们也需要在工人中间加强教育?”一个职员问。
虾球经理点了点头:“教育是长远的投资。虽然我们不可能为工人提供真正的知识,但可以通过培训和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对工厂产生依赖感。”
屏幕上的新闻继续滚动,美国立法阻止蓄奴派袭击自由州的消息引发了一些议论。“自由州和蓄奴派的对抗,像极了工厂里工人与管理层的关系,”
一个职员笑着说道,“总是斗争不断,但最终还是强势的一方获胜。”
虾球经理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没错。无论是国家还是工厂,权力的本质都是通过强制与引导,确保掌控局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每一次对抗中巩固自己的地位。”
当屏幕播报到美国致敬南方骑士佳人时,职员们再次笑了起来。一名年轻职员调侃道:“这算不算一种文化上的管理?通过美化某些形象来转移矛盾。”
虾球经理点头赞同:“文化管理是最高明的控制手段之一。我们可以尝试在工厂内部塑造一些‘模范工人’,通过奖励和宣传让其他人效仿。这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削弱他们对管理层的敌意。”
夜幕渐渐降临,天幕上的新闻也逐渐播放完毕。工厂的烟囱依然在不停地喷吐着黑烟,仿佛在向夜空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残酷与无情。
而在顶层的房间里,职员们结束了他们的讨论,带着虾球经理的“管理智慧”走向各自的岗位。
外面的世界依旧在动荡,而工厂内部的压迫则随着这些讨论愈发隐秘且深刻。
那些在车间辛苦劳作的工人,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的生活正在被顶层的这些人,用天幕上的每一条新闻一点点改写成更严苛的规则。
---
1858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工厂的大会议室依旧灯火通明,天幕上滚动播放着世界各地的新闻。职员们聚集在一起,有的在低声讨论,有的专注地记录;
而虾球经理则坐在主位上,一手摩挲着下巴,一手敲打着桌面,仿佛在琢磨如何将这些信息化为新的管理策略。
天幕屏幕首先播报了旁遮普的消息。一名克什米尔人的烈士被毒杀,随之而来的则是旁遮普霍乱扩散的危机。
一位年轻职员看着屏幕上的惨状,摇了摇头:“毒杀烈士和霍乱的传播,一明一暗,都是控制人群的手段。
烈士的死是对反抗者的警告,而霍乱则迫使百姓更加依赖那些掌控资源的人。”
另一名年长些的职员接口道:“是啊,这就像我们在工厂推行的奖励与惩罚措施一样。让那些敢于违背规章的人付出代价,同时用恐惧和保障双管齐下,维持秩序。”
虾球经理抬头瞥了他们一眼,似乎对这种分析颇为满意。
他缓缓说道:“控制群众的核心在于让他们无法脱离依赖,无论是靠恐惧,还是靠希望。旁遮普的做法给了我们启发,虽然残酷,但非常高效。”
与此同时,屏幕上切换到卢卡隔离霍乱的消息。工厂职员们对卫生防控的重要性心知肚明,有人低声说道:“如果我们的工厂也爆发瘟疫,那些工人可就不敢来了。”
“那也未必,”一名中年职员冷笑着补充,“你只需要让他们相信工厂比外面更安全就行了。
正如卢卡隔离霍乱所展示的,控制舆论和卫生资源,可以让人们主动涌向那些看似安全的地方。”
天幕继续滚动,日本和汉堡当局勒令关闭啤酒馆的新闻引发了一阵笑声。几个职员调侃着那些成天沉迷于酒精的人如何无所事事,甚至导致社会问题。
虾球经理却忽然插话道:“别急着嘲笑。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切断分散人注意力的渠道。
对我们来说,任何能够削弱工人专注力的东西都应该被限制,比如那些煽动工人争取权益的小册子,或者闲聊浪费的时间。”
谈话的氛围一时安静下来,职员们认真思考着如何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日常管理中。虾球经理点了点头,示意他们继续关注天幕。
屏幕上出现了一则关于清国屠杀反满乱党的消息,引起了职员们的注意。
照片中士兵们冷酷地镇压着反叛者,场面令人不寒而栗。“清国的手段太过激了,”一个年轻职员低声说道,“这只会激化矛盾。”
“未必,”虾球经理慢条斯理地开口,“激化矛盾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通过暴力震慑让更多的人选择顺从。
而对我们来说,这种极端手段虽然不宜模仿,但可以借鉴它背后的逻辑——明确告诉工人,反抗的成本远高于他们所能承受的后果。”
接下来的新闻让房间里再次热闹起来。法国成功说服教宗国驱逐两西西里的顾问,这条消息看似无关紧要,却让职员们讨论得格外投入。
一位职员分析道:“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排除异己稳固自身的影响力。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加强对工人中意见领袖的监控,防止他们煽动不满?”
虾球经理笑了:“当然。控制舆论永远是管理的重中之重。不仅要监控,还要主动制造议题,比如树立‘模范工人’。只有引导工人去关注我们想让他们关注的事情,才能真正掌控局势。”
随着新闻播报到美国共四次驳倒铜头蛇反战者、一次回避时,虾球经理特意停下了滚动的画面。“铜头蛇反战者的问题倒是颇具代表性,”
他说道,“有时候,管理层必须懂得分寸。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正面回应,有时候冷处理会更有效。”
一个年轻职员疑惑地问:“可是回避问题不会显得软弱吗?”
虾球经理摇摇头:“软弱的前提是让人们意识到你的回避。但如果你掌控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他们根本不会注意到问题被回避了。
记住,最强的控制手段是让问题永远停留在那些对管理无害的领域。”
随着新闻切换到旁遮普驱逐泄密的军事顾问团,虾球经理再次打断了讨论:“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
任何内部的隐患都需要快速清除,无论是工人中的不满分子,还是我们职员中的异见者。只有内部稳定,才能保证外部的掌控力。”
最后,天幕滚动到一条关于法国的新闻:14岁的贝尔纳黛特·苏毕胡第一次在卢尔德看到圣母玛利亚显现。
这条消息引发了短暂的沉默,接着有人低声说道:“这算不算是利用宗教情感来控制人心?”
虾球经理点了点头:“完全可以这么理解。宗教是工具之一,其他的工具还包括文化、舆论甚至小道消息。只要能影响人心,任何方式都是值得尝试的。”
会议结束时,夜色已深,但工厂内的灯火依然亮着。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而工厂的职员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这滚滚红尘中的每一条消息化为管理工人的新手段。
他们深知,天幕上的新闻只是冰山一角,而工厂内的压迫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现实。
那些默默劳作的工人,依然被笼罩在这座不见天日的钢铁巨兽之中,不曾察觉,他们的命运正被会议室里那盏冷光灯下的一群人缓缓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