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懊悔的东路(2 / 2)

“不怕绵塔、誓不罢休!”

“……”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群情激动。

……

哒哒哒。

哒哒哒。

轻重机枪疯狂地扫射着。

如今整个绵塔地区再次被震天撼地的响声所颤抖着。

无论是虎贲师还是鬼子部队也都在那疯狂地对峙,远程炮火再无任何避讳全部都豁了出去,与此同时地面上的坦克装甲也开始相互碰撞,尽管并非是大规模的装甲集群对峙,可在山地、坡道、荒野、丘陵等等到处都有着激烈的对峙。

在这二十几公里的范围内全部都被战斗所笼罩。

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

……

全场根本就没有任何停下来的意思。

只见两边都在围绕着高坡、阵地展开殊死搏杀,各个要道更是形成反复争夺的局面。

然而。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

虎贲师这边却依旧在稳步有序地推进着。

他们的装甲部队虽然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冲锋作战,绝大多数只能配合步兵进行阵地进攻,但毕竟是战斗力惊人的装甲,此时在远程火力的掩护下不断进攻,自然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也不断地摧毁着敌人组织起来的防御。

与此同时。

两翼的部队也在迅猛出击。

没错。

就是迅猛出击。

“兄弟们!”

站在那边的孙德胜朗声呼喊“干死这群狗娘养的!”

虽说陆志贤只是抽调了部分精锐前来阻击两边的鬼子师团,但虎贲师三千人的部队战斗力又是何其强悍?

哪怕面对的乃是拥有15万余人的鬼子师团。

他们又根本就毫无惧色。

这时候左翼在孙德胜的指挥下迅速发起反击,右翼在伍千里的布防下很快就歼灭了不少来犯之敌。

“这到底是怎样的部队!”

站在那边的第45师团长官黑泽明友满脸惊恐。

他固然早就获悉虎贲师的强悍,却也没想到竟然达到如此地步。

要知道。

他们虽然乃是乙种师团。

整体的实力跟第五师团自然无法相提并论,但好歹也是抽调自关东军的精锐。

然而凭借五倍于对方的兵力却也根本无法攻破敌人的阵地,这暂且就不说了,现在随着战斗的进行敌人反而是开始朝这边猛烈进攻,大有要进行反冲锋的意思。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将军!”

有军官满脸着急道“我方左翼的569高地已经被敌人占领,左翼有被突破包抄的可能!”

“八嘎!”

黑泽明友又惊又怒。

若是换成平时他早就选择收缩阵地,改日再进行较量,可偏偏目前的第五师团正遭到全面进攻的不利态势,整个绵塔地区也有随时被攻破的可能,他只得咬着牙道“立刻命第3、9两个步兵大队前往增援!”

“报告!”

“什么事?”

“刚刚收到消息,前面的我藤田联队主力已经被敌人击溃,右翼安达联队的进攻也被完全遏制,目前其主力正沿着正面猛攻而来!”

“该死的!”

黑泽明友浑身猛地颤抖了下。

在场的所有人也都脸色陡然苍白。

前者迅速端起望远镜扫向不远处,他满脸惊恐地喃喃道“完了!这下怕是真的要完了!我们师团别说想要增援第五师团,没有被彻底歼灭就算是不错了!”

“将军无虑!”

有军官皱着眉道“我方固然失利,但我们的任务只是守住绵塔。”

黑泽明友极度苦涩道“敌人在两翼的进攻都是如此犀利,其主阵地岂能松懈?先前第五师团连续发来数道增援的电报,其在主阵地方向的战斗恐怕比我们还要艰难数倍不止。”

“将军!”

就在这时有通讯官迅速而来。

只见他根本就来不及打招呼,径直喊道“前线主阵地多次地段都被虎贲师攻破了!整个绵塔防线已经全面崩溃!”

轰!

此话一出。

全场瞬间哗然。

所有人的脸色都是惨白至极。

“这下真的完了!”

黑泽明友的身躯在猛烈的颤抖着。

……

东线战场。

松骨坡地区。

此时的第六军等部正遭受着强悍的炮火打击。

只见鬼子的三个师团从数个方向正朝这边发起持续进攻,各部配合有度形成如同波浪般的猛烈攻势。

尽管第六军在周边紧急布置了不少的阵地进行固守,可整体形势依旧是极其不利。

“报告杜副总!”

很快就有军官迅速前来“刚刚收到消息,敌人的第57师团正不断从我方右侧发起进攻,目前周边的几处高地也都相继陷落,我方第93师请求这边迅速支援!”

杜玉明迅速说道“立刻派遣预备队火速支援。”

“是,杜副总!”

那军官不敢怠慢。

此时的杜玉明不断地扫向地图,满脸懊悔道“都是我的错啊!”

这已经是各部传来的第七道求援讯息了。

自从先前为了快速突破进入仰光,他们选择先于虎贲师展开行动,可谁曾想到竟然会中了鬼子的圈套。

若不是他轻敌冒进。

如今的局面何至于此?

“军长!”

罗有轮苦涩道“目前的局面是谁都不想看到的,要怪也只能怪敌人实在是太过于狡猾!他们竟然派遣了三个师团前来围剿我们,不过您放心——现在总部那边已经紧急增调中路的第200师朝这边火速支援,只要我们能再坚持两天,想必局面就能得到缓解。”

“唉——”

杜玉明叹了口气,道“咱们东路本身就拥有四个作战师,绝对是南下进攻的主力之一,而中路的陆副总那边仅仅只有三个师,现在还要中路分兵来救,这分明就是在拖虎贲师的后腿了?如此下去恐怕先前所有的努力都将要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