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所行几里(2 / 2)

“没关系的,”昭明说,“君侯您愿意和说这些往事,这是对我的信任,我怎么会觉得难过呢?”</P>

“真的?”昌平君笑了笑。</P>

“嗯,”昭明认真的点点头。</P>

“多谢先生,”昌平君对着昭明行礼。</P>

“君侯不必这样客气,”昭明放下碗,对昌平君说。</P>

“很晚了,你继续休息吧,”见昭明吃完了,昌平君把碗拿起来,准备收到厨房里去。</P>

“也行,”昭明站起来,“那我就继续去睡觉了,明早就回咸阳。”</P>

“多住几天吧,”昌平君停在了原地,“我还有些事情想要请教,咸阳那边让宋正去忙。”</P>

“君侯,”昭明说,“大敌当于前,我心不安,实在没办法假装无事。”</P>

“也罢,”昌平君说,“怪我,留不住人,秦国这边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你身上,给了你那么大的压力。”</P>

“没事,”昭明说,“现在不是多了一个人帮忙嘛,以后还会有更多人的。”</P>

“但愿吧,”昌平君说。</P>

“说起来,”昌平君提到了人才的问题,这让昭明想起了昌平君以前的那些手下,“司先生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可曾有联系?”</P>

“有联系,他带着两万左右的军队还在东郡呢,那位乐将军也在,”昌平君回答昭明,“前几日我才收到消息,司毋检问我下一步该怎么办,我正准备和你商量呢。”</P>

“君侯有什么主意吗?”昭明问道。</P>

“我想要他去和楚军会师,”昌平君说,“但麻烦的是大梁还在秦国手里。”</P>

“可以从马陵绕到彭城吗?”昭明问昌平君。</P>

“齐国人能答应吗?”昌平君说。</P>

“听说齐国的丞相后胜,只要给钱,什么都能答应,”昭明告诉昌平君。</P>

“不至于吧,”昌平君回答,“这可是军队借道,有假途灭虢的故事在前,真的会有人答应这种事情吗?”</P>

“那可说不准,万一呢?”昭明说。</P>

昌平君听了,没有表态,他坐着不说话,好像在想什么事情。</P>

“怎么了?”昭明问道,“君侯难道是有什么别的顾虑?”</P>

“先生,你有所不知,”昌平君告诉昭明,“楚国的军队并非是秦国这样整齐划一,由大王统一管辖,听虎符调遣。楚王手中的军队是熊氏宗族的兵,而屈景昭三族各有私伍,我听司毋检说,项氏也有兵,至少有四万。”</P>

这么复杂,昭明心想。</P>

“之前,由乐将军所带领的,趁乱夺下东郡的部队正是项氏的族兵,”昌平君告诉昭明,“这只部队一度和我的军队会师一处,不过他们趁着局势不稳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新郑,现在应该正在新郑驻扎着。”</P>

“这样啊,”昭明点点头,“那您的两万人,为什么没有同项氏一起进入新郑呢?”</P>

昌平君站起来,转了两圈,然后又坐回去。</P>

“先生,您还记得之前项家派来传信的那个商人吗?”昌平君问。</P>

“记得,他带着一个项氏的纹章,”昭明对这个细节很有印象。</P>

“这不是重点,”昌平君说,“你还记得他说过什么话吗?”</P>

昭明想了一下,印象实在有些模糊,于是他摇摇头。</P>

“他说,将军的意思,就是楚王的意思,”昌平君提醒昭明。</P>

“好像是,”昭明想起来了,“我记得这句话。”</P>

“我的那位门客现,在楚国见到项将军的时候,也听过类似的话,”昌平君告诉昭明,“项将军说,他之所以举兵,是为了保护楚国的百姓。在这一点上,楚王和他的想法需要是一致的。”</P>

“这,有什么问题?”昭明问道。</P>

“先生,您可能对这些武将,还有楚国的政治不太了解,”昌平君告诉昭明,“楚王,听起来似乎和秦王是对等的,其实不然,秦有郡县之制,秦王在全国各地派驻官吏,直接对人民进行管理,对于国家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P>

“而楚国,国内邦国林立,各个贵族在自己的领地内仿佛国王一般,隐匿户口,私蓄士卒的行为比比皆是,楚王实际上是控制不了这些邦国的,更像是这些大贵族们共同推举出来的代言人。”</P>

在这一点上,您和楚国的那几位贵族,也是彼此彼此了,昭明想了想昌平君手里的那两万兵,心里说。</P>

“所以说,楚国虽然大,但是楚王的权威,是远远不如秦王的。”昌平君分析道,“既然是被推举出来的,那么如果人家觉得你不行,当然就会想着要不要换别人。”</P>

“君侯,您的意思是?”昭明问道。</P>

“我有点担心项氏佣兵自重,”昌平君直截了当的说,“拥兵自重也就罢了,武将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要是我那哥哥负刍再让人家看不顺眼了,要行废立之事,怎么办呢?”</P>

佣兵自重,还能罢了,这要是秦王听了,绝对是将军要掉脑袋,昭明心想。怎么楚国这边,反过来是担心国王坐不住呢,这可真是,我大楚自有国情在此了。</P>

“既然这样,就先让司先生他们先跟着乐将军在东郡驻扎着吧,”昭明提议,“之后,若事急,再去救援不迟。”</P>

“我之前是这样想的,”昌平君说。</P>

“那现在呢?”昭明问道。</P>

“我不想帮齐国人了,”昌平君说,“你看看那个齐国公子,自己趁机占了东郡,得了这么大的便宜,不仅不感谢我们,还几次三番的来给我们使绊子,竟然还敢让人打你,真是不知好歹,我不想再和他合作了。”</P>

“君侯,这都是小事,”昭明说,“要对抗秦国,我们还需要齐国的支持,齐王又指望不上,目前就只能先将就一下了,您就暂且忍过这一时吧。”</P>

“好吧,”昌平君勉强答应,“既然先生都这样说了,那就依你。”</P>

“唉,”昭明很罕见的叹了一口气。</P>

“怎么了,先生,”昌平君问道,“您在想什么?”</P>

“我在想,自从我们遇见,我说的最多的话,似乎就是要您将就着,忍耐着,”昭明说,“真可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假如我是商鞅或者吴起那样的强势的人物就好了,也许事情能够简单许多。”</P>

“不行,你不能是,”昌平君反驳他。</P>

“怎么了,”昭明问道,“君侯不是说,您得到我就像孝公得到商鞅,悼王得到吴起那样吗?”</P>

“不一样,这两个人死的一个比一个惨,以后少提,不吉利,”昌平君说,“这不是先生您提醒过我的吗?怎么自己反而忘记了。”</P>

“是啊,”昭明笑着说,“我怎么忘记了呢。”</P>

“不说这些了,你快去休息吧,”昌平君看了看天上的月亮,“也许是时间太晚了,你有些累了,所以糊涂了。”</P>

“也许吧,”昭明说,“多谢君侯好意,那我先回屋休息去了。”</P>

“好,”昌平君回答,“快去吧,我也要睡觉了,眼睛都快睁不开了。”</P>

说完,二人相互行礼,各自休息去了,过了一会,房间里的蜡烛熄灭了,院子里只剩下一把古琴,静静的躺在石制的桌面之上,琴上撒着如水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