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天下第1盏(2 / 2)

我在民间修文物 胖爷 1251 字 2024-04-02

一对儿神州瓷器史上神话般的器物。</P>

一对儿连神州大地都有不起的器物。</P>

一对儿堪称神州瓷器史上最耻辱的器物。</P>

曜变天目盏!</P>

整个神州乃至整个世界存世的只有两只。</P>

而这仅有的两只竟然全他妈在岛国人的手中。</P>

不但如此,就连曜变天目的名字都是岛国人取的。</P>

神州的瑰宝自己没有,还要外国人给命名,这就是神州瓷器史上最大的耻辱。</P>

故博对外宣称有一只曜变天目碗,但从来都不肯拿出来示人。</P>

陆飞曾经多次试探过关海山,那老东西即便醉酒都他妈不肯交实底。</P>

但陆飞猜测,故博根本没有。</P>

之所以这样说纯粹是在装逼,为了那微不足道的脸面装逼。</P>

曜变又称窑变,那是无数窑才能偶然得到的重宝,堪称瓷器史上的奇迹。</P>

曜变天目盏在宋代被称为\\\"异毫盏\\\"或\\\"毫变盏\\\"。</P>

北宋有关建盏记载最重要的着述是《方舆胜览》,作者祝穆写到:\\\"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P>

据野史记载,宋徽宗去天目山明空院礼佛,将两只异毫盏赏赐给了明空院。</P>

哪知道明空院的缺德大和尚根本没拿这两只异毫盏当做好东西。</P>

宋徽宗离开后,大和尚们将异毫盏供奉了几日直接丢入库房不再理会。</P>

大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天目山明空院迎来了又一批岛国来学习禅宗的僧人,住持昙印大和尚让人准备了一些极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僧衣、钵、盏。</P>

这些从库房深处翻出来的器物极其粗糙,因为来的僧人太多,器物不够用,几代人不喜用的东西都被翻出来凑数。</P>

轮到最后一位,其实已经没的可选,两只建盏剩在箩筐里,釉色和“兔毫”迥异,和古拙幽玄的当下审美差异巨大,那个岛国僧人心中不痛快也没有办法。</P>

吃饭的时候,岛国僧人拿着异毫盏去打汤,结果发现这只盏在阳光下炫美至极让人爱不释手。</P>

岛国僧人回国的时候别的都没要,就把这一对异毫盏带了回去。</P>

就这样,如今神州瓷器史上最大的悲剧诞生了。</P>

岛国名着《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P>

再加上是从天目山得到的建盏,从此以后,岛国人给这对建盏起名为曜变天目。</P>

曜变天目茶碗的烧制成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会散发迷人的七彩光晕。</P>

所谓\\\"曜变\\\"是指烧制成功的黑瓷器物能在光照之下,于器表薄膜上焕发出黄、蓝、绿、紫等色彩融揉起的彩光。</P>

宋徽宗视曜变天目盏为至宝,称之为“天下第一盏。”</P>

为此宋徽宗还做了一首七律诗来赞美天下第一盏。</P>

“鲁山昔日花斑显,敖干临安鬼变蓝。</P>

黑釉定窑出鬼脸,粉蓝天目亦奇观。</P>

花斑黑褐自然迹,水草摇戈浅藻湾。</P>

泑厚造型如建盏,碳焦胎骨墨如烟。”</P>

就是这么牛逼的器物发源神州,可本土却拿不出一件。</P>

这还多亏是落在岛国人手中,要是落在棒子手里,他们非拿曜变天目盏申遗不可。</P>

不得不说,这是神州瓷器史上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