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皇宫门口动用武器,视为谋逆,按律应该灭族,但编者未曾查到任何一位明朝开国勋贵因此事被杀。</P>
————</P>
【而在随后朱棣对沧州的攻取过程中,德州真定两大兵团更是屁都没放一个,更显得文人所谓大捷可笑至极。】</P>
【有的时候你把这些人的名字蒙住不看,感觉梦回光头时代。】</P>
【巧的是,他的御用文人也是江南的。】</P>
【大家想想这个剧情,有个朝廷称呼的割据势力起兵,朝廷多次进攻却被以少胜多,而在朝廷的宣传里今天歼敌数万,明天俘虏匪首。】</P>
【像,太像了,怪不得朱棣怎么找也找不到朱允炆。】</P>
【原来朱允炆既没死在大火里,也没去当和尚。】</P>
【其实他穿越了。】</P>
【狗头保命。】</P>
————</P>
浙江</P>
打扫卫生的佣人永远也忘不掉这天,从上午到晚上,她都在不停地收拾满地的碎茶杯,也忘不了某人那张臭臭的脸。</P>
————</P>
【文人对铁铉的造神在本人看来,是对铁铉本人极度的抹黑。】</P>
【铁铉在南京城破,朱棣大军进城,建文帝已经被宣布死亡之后,仍然不肯投降朱棣,你可以说他愚忠,但你得承认他身上比某些文人更具文人风骨。】</P>
【南明和满清都先后对他的事迹追认加封。】</P>
【看,连满清都知道人家是忠臣。】</P>
【说个很出名的冷笑话:明朝投降满清帮助满清一统天下的臣子被列入《贰臣传》,而为大明殉国以及对满清作战而死的臣子反而被满清认定为忠臣,加以祭祀。】</P>
【乐,太可乐了。】</P>
————</P>
清 康熙年间</P>
少年康熙现在有些头大,这谁做的啊?</P>
这样做确实没问题,我大清总不能让臣子给叛徒学,当然要和忠臣学了。</P>
可谁能想到后辈做的事坑了我这个老祖宗啊,现在吴三桂刚造反,这消息不知道能给他送多少人去……</P>
投我大清入贰臣传,和投吴三桂可能也没多大区别了……</P>
混蛋,坑祖宗啊!</P>
————</P>
清 乾隆年间</P>
“阿嚏”,朕不能惹上风寒了吧?</P>
贰臣传怎么了?他们本来就是贰臣,朕有说错吗?</P>
再说了,他们能对朕怎么样?朕让他们入贰臣传,他们还得磕头谢恩。</P>
————</P>
大明 应天府</P>
不管文臣武将都是停下争斗,心中开始默念。</P>
“投降的千万不要有我家后代!”</P>
“如果有,那就求求后辈你千万不要说出来啊,我还想多活几年!”</P>
朱元璋看他们这副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们就对你们后人这么没信心?</P>
你们怎么教育家人的?忠君爱国不知道教吗?为国死战不知道教吗?拔刀自刎殉国不知道教吗?</P>
瞧你们这副样子,恶心!</P>
————</P>
【民间常常借他来寄托忠义报国,也被反清势力用来反清复明。】</P>
【南明弘光帝谥之曰“忠襄”,清乾隆帝追谥曰“忠定”。】</P>
【并且乾隆还重修铁公祠!】</P>
【而铁铉的事迹虚构其中最多就是出自清朝乾隆时期。】</P>
【为什么?】</P>
【因为那时候清朝已经基本稳定了下来,需要宣传忠君爱国的思想。】</P>
【你就看看乾隆让人编修的贰臣传,再到他亲自下令祭祀的人。】</P>
【无不突出一点:臣子要忠于皇帝,忠臣不事二主!】</P>
【时至今日,铁铉已经成了忠义不屈、不畏强敌、忠君报国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P>
【并且在某些记载里,铁铉还是济南城隍爷之一。】</P>
【铁公祠也是一处很美丽的景点,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P>
————</P>
大明 建文二年</P>
铁铉似哭似笑,惹的旁人多有猜测。</P>
却不知铁铉笑是因为虽有文人伪造事迹,但听起来好像与自己大概是无关的,更欣喜几百年过去,还有后辈记着我。</P>
哭则是因为一死忠君报国不难,可家里人若是都一同赴死倒还罢了。</P>
可父母尚在,如此高龄或许还要受流放之苦。</P>
两个儿子只怕不是为奴便是充军。</P>
女眷只怕是被发配为发往教坊为娼。</P>
可有两全之法?既全了我报国之心,又能使家人免受此苦。</P>
难矣!</P>
我做的真的是对的吗?</P>
燕王既非外族入侵,又非贪虐害民之人。</P>
陛下虽谈不上圣主,却也是一代守成之君。</P>
为何朱家人争天下,苦的是我们?苦的是这天下安定好不容易能有一口饭的百姓又要再次遭受战乱之苦?</P>
诸人只见的铁铉双手撑在城墙之上缓缓念出一句古词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
隐约还能听见哭啼之声,数息过去,声音停下,铁铉向着城外怒吼。</P>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P>
像是在质问苍天大地,又像是在质问山川鬼神,更像是在质问自己。</P>
又或者其实他在质问远在河间的朱棣和南京城坐在龙椅之上的建文帝?</P>
————</P>
大明 建文四年 洪武三十五年</P>
本时空或许是出了些什么差错,原本该还在济南的铁铉被建文帝在一月前召回南京,恰好现在被燕军抓了,本该是直接送到朱棣面前,却阴差阳错送到李景隆这里来了。</P>
“呦,这不是城隍爷吗?”李景隆调侃的声音响起。“你只要跪下给咱磕个头,我可以去陛下面前帮你求个情。”</P>
铁铉嘲讽道:“哪位陛下?”</P>
“是对你信任有加,你却屡战屡败乃至卖主求荣的建文陛下?”</P>
“还是你马上要投降的新主子?”</P>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P>
投降文官期待的李景隆大打出手的场景并没有出现。</P>
曹国公坐在凳子之上缓缓开口:“咱佩服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P>
“家有老父老母,儿女一双,还望曹国公照顾,至于妻子我已写休书一封。”</P>
“请给我一把剑吧。”</P>
李景隆缓缓点头:“汝父汝母即我父我母,汝儿女即是吾儿女,汝妻吾自当以长嫂之礼待之。”</P>
站起身缓缓走向铁铉,将身上佩剑拔出递给他。</P>
铁铉抚摸着剑身,大笑一声:“曹国公,其实你打仗的技术挺强的!”</P>
随后自刎。</P>
投降文官搞不懂为何如此?</P>
其实不过是一个想以身殉国的人却又舍不得这一身荣华富贵、自身性命的人,对另一个敢于殉国的人尊重罢了。</P>
后来,听说曹国公在宫门外面前跪了三天三夜,愿以曹国公的爵位换铁铉一家老小平安。</P>
再后来,听说有人造谣李景隆和铁铉妻子苟合之事,李景隆提着刀把他们都剁成了肉片,惹的永乐帝大怒,将他们迁往北京囚禁。</P>
不过据传,说是囚禁,其实过的好着呢,永乐帝还为铁铉子女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