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黑衣宰相(2 / 2)

怕早都投胎了。</P>

不过这姚广孝确实眼光不错。</P>

————</P>

【洪武八年,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召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P>

【回去路上途经丹徒北固山,他赋诗缅怀古贤,以抒志向。</P>

诗道:“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P>

同行的僧人宗泐听后,说:“这岂是佛家弟子说的话!”,姚广孝笑而不语。】</P>

【洪武十三年,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P>

此刻的姚广孝就是天界寺一位平平无奇的小僧人,而历史的转折点马上来临。】</P>

……</P>

大明 应天府</P>

老朱把棍子递给朱标。</P>

“标儿,你也打几下,混蛋老四,连你都敢编排。”</P>

“二虎,去天界寺把这位黑衣宰相给咱请来。”</P>

“也让咱们的成祖陛下和他的宰相早日团聚。”</P>

————</P>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P>

史载:帝恸哭。】</P>

【当然,大臣也哭的很伤心,比死了亲妈都还伤心。】</P>

【朱元璋下令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P>

【当时任僧录司左善世的宗泐是姚广孝的老朋友,他知道姚广孝胸怀大志,推荐姚广孝到了燕王府。</P>

僧录司,属礼部,其主官为正印、副印,下设左右善世、阐教、讲经、觉义等。各省则府置僧纲司,州置僧正司,县置僧会员。</P>

负责管理僧侣佛教事务的。】</P>

【而据野史记载两人初次见面长着一对三角眼、面相凶残的姚广孝,开始并不讨朱棣喜欢。</P>

但是姚广孝一开口,就说中了朱棣的心思:\"我可送燕王一顶白帽子。”</P>

姚广孝说要送朱棣一顶白帽子,王上加白可就是皇了。】</P>

【而至于为什么说是野史?】</P>

【野史并不是说都是假的才叫野史,除去官方史书之外的民间史书统称野史,这是一个形容词。】</P>

【关于这个故事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本书。】</P>

【第一本是嘉靖年间陈建的《皇明通纪》:太祖择名僧辅诸王,文皇帝时为燕王,广孝自请于文皇曰:殿下若能用臣,臣当奉一白帽子与大王戴也。既而文皇自求广孝于太祖,许之。盖王上加白,乃“皇”字。】</P>

【不要看名字是《皇明通纪》,但这是陈建自己撰写的史书,曾经两度被朝廷列为禁书。】</P>

【至于大家信不信这个故事,建议大家自己找原版看,目前有一部原汁原味的嘉靖年间原刻足本存世。</P>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拾柒这里不过多阐述。】</P>

【第二本就是明朝中后期李贽写的《续藏书》。】</P>

【从古到今学界对本书作者和真伪都有争议,认为部分篇章应非李贽所撰。</P>

学界一般认为,此书始撰于万历二十七年秋到二十八年春,至万历三十年李贽去世时尚未完成。</P>

李贽死后,书稿流出,当时人往往将自己的篇章窜入其中,形成了今本《续藏书》。】</P>

【《续藏书·姚广孝》:十五年,宗泐荐,因淂见燕王,从之北平,乘问请曰:大王骨相非常,雄略冠世。</P>

今皇图草昧,东宫仁柔,愿厚自爱。</P>

大王试乞臣府中当奉一白帽与王戴。</P>

盖王上加白,乃皇也。</P>

王益心动,亟欲淂之。</P>

会高皇后崩,上曰:王与一名僧诵经修廌斋福,名适任燕籍中,大喜。</P>

至北平,居故庆寿寺,每梦与刘秉忠语。】</P>

【后来清初庄廷鑨广聘名士编写的《明史钞略》引用了同一观点。】</P>

……</P>

大明 永乐年间</P>

“老和尚,不准备说些什么吗?”</P>

朱棣有些佩服老和尚的坦然,无悲无喜,无哀无乐。</P>

“陛下可知当年神秀所做偈语?”</P>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P>

朱棣:????显你有文化是吧?</P>

“当时还不是六祖的惠能对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

“五祖弘忍曰:亦未见性。”</P>

朱高炽也懵了,有些疑惑的问道。</P>

“大师,您想说什么?”</P>

老和尚眉眼带笑的望向大胖。</P>

“佛曰:自己悟。”</P>

朱棣:………………</P>

老和尚是不是被气疯了?</P>

不过这也没调侃他什么呀?</P>

和始皇的龙阳之好完全是小巫见大巫。</P>

这老和尚,越老越神神叨叨的。</P>

————</P>

【反正不管怎么说,就像偶像剧一样。</P>

姚广孝看见朱棣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人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P>

【嗯,字面意思的真命天子。】</P>

【一见钟情,无法自拔,爱上了。</P>

一生一世一双人,只想和朱棣走。】</P>

————</P>

大秦 咸阳</P>

始皇一拍桌案,吓了扶苏一跳。</P>

“这样才对味嘛。”</P>

“听半天了,朕总感觉差了点啥。”</P>

“后辈,会讲就多讲点,哈哈。”</P>

扶苏满头黑线,合着你就是不想吃亏呗,非要后辈把男人之间讲成龙阳之好才对味。</P>

我曾经那个不苟言笑的父皇去哪了?</P>

————</P>

大汉 长安</P>

刘邦左手搂住萧何,右手搂住张良。</P>

“讲啊,接着讲啊。”</P>

“朕等半天了,就等这段了。”</P>

“不然喝酒都不尽兴。”</P>

萧何二人默契的远离刘邦,招呼都不打扭头就走。</P>

太吓人了,这老流氓男女不忌,太可怕了。</P>

“哎,你们两个走啥。”</P>

“放心,你们太老了,不是朕的菜。”</P>

“来陪朕喝酒呀。”</P>

陪你?再陪你名声都臭了。</P>

上次天幕降世张苍陪你喝酒,现在整个长安都在传你和张苍是青梅竹马。</P>

我们可不想和他一样。</P>

————</P>

【两人是相见恨晚,朱棣也不嫌弃姚广孝年过半百,也不嫌弃他那双三角眼。</P>

这那是什么三角眼,分明是目光犀利。</P>

这那是什么老态龙钟,这分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P>

这分明就是朕的梦中情人。】</P>

————</P>

大明 永乐年间</P>

“爹,你怎么又打我?”</P>

“我什么都没说。”</P>

朱高煦实在是太委屈了,后辈说你,你就拿我出气?</P>

我说话也挨打,不说话也挨打。</P>

你再打我,我就刻块玄武门的牌匾挂到北门上去。</P>

老头子,你不要逼我。</P>

“凭什么打你?”</P>

“爹打儿子需要理由吗?”</P>

“我问你需要理由吗?”</P>

嘭——嘭——嘭</P>

还是熟悉的声音,熟悉的棍子打在熟悉的人身上。</P>

【而后姚广孝就随着朱棣返回北平。</P>

他的下一次出场就是建文削藩,靖难前夕。】</P>

【而接下来就要讲最后一位人物,复古先锋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