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北地区,有一个偏远而宁静的小村庄,宛如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村庄四周,青山环抱,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大自然筑起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农田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每一块田地都承载着村民们一年的希望与辛勤劳作。村里的房屋大多是陈旧的砖瓦房,岁月在这些房屋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如同一条细长的丝带,连接着村庄与外面繁华的世界,也连接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外面世界的精彩。
赵刚的家就坐落在村子的东边,是一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屋。房屋的墙壁斑驳陆离,岁月的侵蚀使得墙面的砖块有些已经风化,裸露出粗糙的内里。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破损的地方,每当雨季来临,屋内便会摆上各种盆盆罐罐接雨水,雨滴落下的声音在寂静的屋内回响,仿佛是这座老屋无奈的叹息。院子里堆放着一些农具和杂物,锄头、镰刀等在角落里静静地躺着,见证着赵刚一家多年来为生活奔波的艰辛。
最近,赵刚的父母为了他的婚事愁得头发都白了许多。赵刚今年已经二十七八岁了,在农村,这个年纪还未成家,父母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整日忧心忡忡。在这片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土地上,子女的婚姻大事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家庭的责任与荣耀。看着村里和赵刚年龄相仿的年轻人都已结婚生子,赵刚的父母愈发着急。
媒婆这段时间没少往他家跑,每次来都带着一丝希望,然而每次带来的消息却都让这家人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这天,媒婆又匆匆忙忙地赶到赵刚家,还没来得及坐下,便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老赵家啊,我这次可真是费了不少心思,给刚子介绍了个姑娘,是邻村的,人长得还算周正,性格也温顺,而且干活儿是一把好手,操持家务肯定没问题。”
赵刚的父母一听,黯淡的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母亲赶忙放下手中正在缝补的衣物,父亲也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两人异口同声地赶紧问道:“那姑娘家有啥要求没?”
媒婆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犹豫了一下说道:“这姑娘家要求在县城买一套房,还得有三十万的现金彩礼。说是家里还有个弟弟,以后也要娶媳妇,这彩礼不能少,得给弟弟做个榜样。”
赵刚的父亲听到这话,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双手不停地揉搓着头发,原本就粗糙的双手因为用力而变得通红。他的眼神空洞而绝望,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可咋整啊?县城的房子,咱就是把这把老骨头卖了也买不起啊。”赵刚的母亲也在一旁默默地抹着眼泪,泪水顺着她那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滴在她粗糙的手背上。她抽泣着说:“刚子他爹,咱辛苦一辈子,就盼着刚子能成家立业,过上好日子,可这彩礼也太离谱了。咱就是砸锅卖铁,也凑不出这么多钱啊。”
赵刚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父母和媒婆的对话,心中满是无奈和苦涩。他望着自家破旧的房屋,墙壁上的裂缝仿佛是岁月留下的一道道伤痕,每一道裂缝都像是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屋内昏暗的光线透过窗户的缝隙洒进来,照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却无法驱散屋内压抑的气氛。他想起自己这些年在外面打工的日子,虽然勤勤恳恳,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耕牛,默默耕耘,但也只是挣了些辛苦钱。那些钱在面对如此高额的彩礼和房价时,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应对这沉重的负担。
赵刚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便跟着村里的人外出打工了。他在建筑工地上干着最累的活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工友们扛着沉重的建筑材料,穿梭在工地的各个角落。在烈日炎炎的夏日,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挡地照射在他的身上,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发。而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冰冷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他的脸庞,他穿着单薄的棉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双手长满了冻疮,却依然紧紧地握住工具,继续劳作。
他的手上布满了老茧和伤口,那是多年劳作留下的深深痕迹。每一个老茧都是他为生活拼搏的勋章,每一道伤口都记录着他所经历的艰辛。晚上回到简陋的宿舍,那只不过是用木板临时搭建的狭小空间,他浑身酸痛,却只能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简单休息几个小时。宿舍里弥漫着潮湿的气味和工友们身上的汗味,环境十分恶劣。然而,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要强忍着身体的疲惫,继续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去。这些年,他省吃俭用,从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从不舍得去外面吃一顿好饭。他把每一分钱都小心翼翼地攒了下来,想着有一天能够回家娶媳妇,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可即便如此,距离那县城的房子和三十万彩礼,依旧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
在农村,像赵刚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彩礼习俗逐渐变了味,从以前的几床棉被、一些简单的首饰,这些充满着生活气息和祝福寓意的传统彩礼,变成了如今动辄几十万的现金和县城里的房产。这对于以务农为生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赵刚的父亲为了多挣些钱,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去田里劳作。他精心侍弄着那几亩薄田,每一寸土地都倾注了他的心血。春天,他满怀希望地播下小麦、玉米和各种蔬菜的种子,期待着它们能够茁壮成长。在播种的季节,他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埋入土壤,然后轻轻覆盖上一层土,仿佛在呵护着一个个珍贵的生命。夏天,他顶着烈日,在田间除草、浇水、施肥,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他却浑然不觉。他仔细观察着每一株庄稼的生长情况,生怕它们受到一点病虫害的侵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他满心欢喜地看着金黄的麦子和饱满的玉米,期待着能有个好收成卖个好价钱。然而,农产品的价格却总是不尽人意,除去成本,所剩无几。
晚上,他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帮村里的养殖户喂猪。那刺鼻的气味让他忍不住皱起眉头,但他还是强忍着不适,一桶一桶地将饲料倒入猪圈。繁重的体力活让他疲惫不堪,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回到家后,他常常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倒在床上便沉沉睡去。
母亲则在家里养了些鸡鸭,每天起早贪黑地喂食、打扫。她把家里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为鸡鸭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她种了些蔬菜,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浇水、施肥、除虫,每一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她想着能卖点钱补贴家用,让家里的日子过得稍微宽裕一些。可即便如此,他们一家人辛苦劳作一年的收入,距离那高额的彩礼和房价还是相差甚远。
村里的年轻人,有的因为彩礼问题和父母闹得不愉快,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而脆弱。有的甚至选择了远走他乡,逃避婚姻的压力,去大城市寻找那看似渺茫的希望。他们背井离乡,离开熟悉的土地和亲人,在陌生的城市里独自打拼,承受着孤独和思乡之苦。
赵刚也曾想过出去闯荡一番,说不定能挣到足够的钱回来娶媳妇。但他又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父母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他害怕自己离开后,父母万一有个头疼脑热,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而且他也知道,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对于没有高学历和特殊技能的他来说,要挣到大钱谈何容易。大城市的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昂,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在那里站稳脚跟。
夜晚,赵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他望着窗外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般洒在窗前的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银霜。他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能有一个转机,让他的婚姻不再如此遥不可及。窗外的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他的命运叹息。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是继续在农村苦苦挣扎,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寻找那一丝希望,还是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大城市寻找新的出路?但无论如何,他知道,眼前这沉重的彩礼压力,已经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村庄上,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赵刚早早地起了床,决定去田里帮父亲干活。他扛着锄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小路两旁的青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看着周围熟悉的一切,田野里的庄稼、远处的山峦、错落有致的房屋,心中五味杂陈。这些曾经给他带来无数欢乐和温暖的景象,如今却让他感到无比沉重。
田里,父亲正弯着腰除草,他的身影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那么单薄和疲惫。岁月已经压弯了他的脊梁,生活的重担让他的步伐变得沉重而缓慢。赵刚走上前去,轻声说:“爹,我来帮你。”父亲直起腰,用手捶了捶酸痛的后背,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慈爱和无奈,说:“刚子,这彩礼的事儿,爹实在是没辙了,你说咋办呢?”赵刚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说:“爹,我也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