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喜欢把梦想和追求放的高度与现实更为切贴(1 / 2)

“南无”两个字,要念成nao。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一点须要注意,不可以念成“哦(o)弥陀佛”,要念“阿(a)弥陀佛”。

阿(a)是开口音,嘴巴张开,在喉部、胸部发音。

这个“阿(a)”字门,也就是密集的“陀罗尼”——总持法门之一。密乘修法中,具有“阿”字门的观想和念诵法。“阿”字是梵文字母的生发音声,是一切众生的开口音。

所有佛经,大都从梵文翻译过来。梵文的真言咒语,有三个根本咒音,也就是普贤如来现身金刚萨埵的根本咒。

这三个字是“唵(ong)”“阿(a)”“吽(hong)。

简略的说:

“唵(ong)”的意义是:永恒常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遍满法界。

“阿(a)”是无量无边,无际无尽,生生不息,开发光明。

“吽(hong)是无边威德,无漏果圆,无上成就,迅速成就。

如果念成“哦(o)弥陀佛”,就有偏差了。哦(o)的发音是嘴部收缩成为一小圈,单从喉部(生死轮)所发出的声音,是轮回的音,轮回音是下沉的。所以不可以念成“哦(o)弥陀佛”,必须要规规矩矩念出“阿(a)弥陀佛”的清朗音声。

一切众生,既有生命,首先发音的一定是“阿(a)”。它是开发的,上扬的,示现生命的生生不息。例如婴儿所发的第一声,以及开始学说话.都是“阿(a)”的发音。至于“哦(o)”音是沉没的,向下的,甚至可以说是沉堕的音声。即如念唱华严字母的梵音,起腔由“阿(a)”字开端,到“陀“字完结,便是咒音的“声明”内义。

持名念佛的法门,如果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也就够了。人在临命终时,气息将绝,这四个字也念不出来时,就系心一缘,“阿……”也就够了.绝对够了!我说此话,绝对负责任,如果错了,我愿下地狱。但千万记住,系心一缘在“阿弥陀佛”的这个“阿(a)”字。甚至这一声也来不及念,念不出声了,就要断气了,那就不要出声,只要就够了。“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是一个大秘密。

“阿”在梵文中的含义,包含了:无量、无边、无际、无限、空、大、清净等等,很多的意思。总之,是一切众生的生发音,是开口音。

因为“阿弥陀”这三个字的意思,无法用少数几个中文字表达出来,于是就照梵文名号译音。根据巴利文的发音,或根据后期的梵文发音,对于“阿弥陀”的:“陀”字,就念成“达”的字音。

总之,“阿弥陀”即是无量寿、无量光。这便是一个大秘密。光和寿,代表空间和时间。“阿弥陀”即包括了无量美好的、殊胜的时问与空间。一切物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生灭,只有时间、空间——光寿无量,没有生灭。它充满了法界,尽法界、遍虚空,无处没有光。白色白光,红色红光,黄色黄光,蓝色蓝光。黑色的也有光。虽然说:现代的光学常识.把光与色加以界说,白是融射一切光的表色,黑是隐役一切光的表色。其实,黑只是不反射光的相,它同为光之体所含摄。五彩、七彩、多彩的光,只因光波长短的不同,它所显示的表相——光色即有不同。而光是无所不在,无所灭处的。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无不在佛光普照之中。但虚空无尽,法界无穷。诸佛性光,也无穷尽。

无量寿、无量光的“阿弥陀佛”,他究竟在哪里?我们的身心内外,无所不在,处处都在。那么,那光从哪里来?从跟见的电灯光而言,它是从电能发生的,而电能是从宇宙间的能源而来的。但“能”又从何而来呢?最初最初的能,不是物理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自性光所感发的。所以“阿弥陀佛”无量寿光,即是我们的自性心光。念“南无阿弥陀佛”,自性心光就出现了。并且光与音声都同时遍满。心光通于佛性,佛性自在心光。

光有很多层次,有很深奥的内涵,随便介绍出来,在有些学习密宗的人看来,是一项很严重的事。但在我的观念中,密宗与显教本无差别,无所谓密与不密。一切都就公诸世人。“道”是天下的公道,有利于人的,不应该保守什么秘密。如果另有秘密,而不可传,岂非佛法也有藏私吗?既然不能公开,尚须藏密,则此秘密何以值得相信?大公无私的道,不属于我之所有,也不属于任何人所应该秘密拥有的。这就好比空气、阳光,人人都有权分享,应该获得。所以不管显密,只要有益人群的,凡是所知的,都可以付出,一切都布施,一切都供养,不必藏为己有。真的秘密,秘密在每一位自己的身心中。所以云门禅师说:“我有一宝,秘在形山。”

要知道,我们人类是在白天的日光中才能看见东西的生物。在这个世界中,有比人类更多的众生,在白天日光的强度下,看不见东西的众生,更多的不知其数。如蝙蝠、猫头鹰、虫孚等等,有的反而要在黯淡的光线下才能看得见东西。他们都在黑夜才出来活动,它们有的看见日光,反而受不了,甚至会导致死亡。各各众生的业力不同,感光就不同。所以“阿弥陀佛”也在它们中间放出各各感应不同的光。大家须要懂得这个秘要,才可了知佛的慈悲广大心愿。

当你念佛,念到光明现前的时候,不要执着它就是胜境。这种光明还是子光,不是母光。到了一念不生,清净圆明,既无所谓光,也无所谓不光,自性心光现前,方可与“阿弥陀佛”的心光相接了。如果你在念佛时,见到有相的光明,便以为是“阿弥陀佛”放出光来接引你了,那就未免太小器了。那你拿四十元买一支手电筒,轻轻用手指一按,就会发出光亮.岂非比念佛打坐要便宜得多!总之,有相光明,还是子光。换言之,它是母光的反映。有些人在静坐中,发现了光,就很高兴,认为自己有功夫,有道行了,这才是傻瓜。岂不闻佛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属虚妄。”所以必须了知,那是子光,不是母光。

这么好的学问,这样好的教学,为什么不肯去学?为什么不肯去发扬光大?这是非常遗憾的一桩事情。所以希望同修们你们有缘,既有缘要认真努力修学,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要立志,要发愿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平平安安度过这个劫难,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来了。一定要有这个志向,要认真努力的学习。《金刚经》上佛教导我们“深解义趣”,一切经论,我常说它的义理是深广无尽,我们尽一生的力量也只能够理解少分而已。但是这个少分就能够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得到很大的幸福美满,往后还要不断的努力。佛法的修学生生世世,不是这一生。

我们在经教里常常看到成佛要经历无量劫,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可见得经文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修学就不会得少为足,你才能真正勇猛精进,知道自己所学的不够,才能够继续不断的去努力。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把佛在经典上的教诲要落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古德常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你才晓得圣人的教诲无不重视在实行。

讲到行,这个《戒经》就是属于行经,经典有四大类,教、理、行、果,着重在行,行才能得果。所谓修行,“修”是修改,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起心动念,心理的行为;我们的言语,口业的行为;我们身体的造作是身的行为。行为再多,佛用身、口、意全部把它包括了,这是三个大纲领。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有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修改过来,这叫做修行。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修行不是每天敲着木鱼念经,每天在佛像面前磕大头,不是这个。是在起心动念,是在言语造作,我们面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这个地方修行。

至于早晚的课诵,祖师为我们制定的,制定的用意非常好,早课是教导我们温故知新,记住佛陀的教诲,希望今天一天对一切人事物不要违犯,早课是这个意思。晚课是反省、是忏悔、是改过,晚课,想一想今天佛教导我们的,我们做到没有?佛教给我们不许做的,我们有没有违犯?这是晚课。真正这样做早晚课,这早晚课有功德。功是你有功夫,德就是你的智慧德行不断在增长,早晚课要这样做法。绝对不是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每天早晨在佛菩萨面前念几卷经,磕几个头,供一点供品,求佛菩萨保佑。佛菩萨不会保佑,为什么?你起心动念是个恶念,你是巴结佛菩萨、谄媚佛菩萨、欺骗佛菩萨,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又骗他一次,他还会保佑你?哪有这种道理!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一定要懂得早晚课真正的用意,要依教奉行,不能搞错。搞错了,你在那里造罪业。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奉佛陀的教导。

佛教菩萨很简单,一点都不啰嗦,教菩萨修行的六度,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圆满,波罗蜜是圆满的意思,六种圆满。第一个教我们是“布施”,这个意思非常的深广,布施就是放下,它对治的悭贪。所以众生病很多,病很多归纳为六大类,佛开出这六个处方治病的,布施是治我们悭贪的,什么时候我们悭贪断掉了,布施就圆满了,断我们的悭贪,悭吝贪欲无始劫以来的烦恼,根本烦恼!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持戒”,持戒引伸的意思就是守法,国家的法律,还有不成文的一些道德风俗观念统统要遵守,所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持戒是守法。守法你看对象是恶业,不造恶业。“忍辱”是对瞋恚的,对治瞋恚的。“精进”是对治懈怠的。“禅定”是对治散乱的。“般若”是对治愚痴的。

佛把众生的病归纳这六大类,开出这个方子是治我们病的,咱们的病好了,佛法也没有了。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有病就需要法,没有病,法就不要了。没有病再要法,那又变成病。这些大道理,经典里面说得很多、很详细,希望同修们深入经藏好好的修学。

“肝木生发,犹如树木。”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但以下几个坏习惯往往会给肝“添堵”。

过量喝酒。少量饮酒能够活血,但如果过度,很容易乱肝性。

心情郁闷。压抑、生气、小心眼等情况都会令肝脏不能舒展。肝气郁结会引出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胃疼、头疼、高血压等。

用眼过度。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长期看电视、对着电脑,很容易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肝血不足。

专家支招: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此时可以吃点酸味的食物,有健脾开胃之效,能增强肝脏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悦,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2“心君主”怕累

心主血脉,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相当于一国之君。北京市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表示,心气旺盛,则面色血润。反之则会出现心胸面痛、心气衰弱等症状。所以,一些“伤心”的坏习惯需要特别重视。

接收海量信息。现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许多信息,这很容易使人乱了心神。如果“心君主”变得心浮气躁,就会影响其他“部门”的协调。

情绪压抑、劳累。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看不开,放不下,都会导致体内器官调节作用衡。

专失家支招:养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做一些有氧运动,多接触阳光,也对心有好处。

3脾胃忌生冷

“脾胃是健康的根。”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指出,中医上讲的脾,实际包括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从而化生为精、气等滋养五脏六腑。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

吃得太生、太冷、太撑。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容易伤及脾胃。而饥一顿,饱一顿也对它伤害很大。

思虑过多。中医认为“思伤脾”,如果思虑过多,就会损伤脾气,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有些药最伤脾胃。李志刚表示,很多西药都会刺激肠胃,比如硫酸亚铁、胍乙啶、阿司匹林等。一些苦寒类的中药,如板蓝根等,虚寒体质、经常拉肚子的人也不宜久服。

专家支招:中医认为甘入脾,吃甘甜食物可补养气血、调和脾胃,应适当吃点甘味的食物,比如山药、红薯等。早上7-9时,喝点小米粥,对于脾胃虚弱的人也有好处。

4肺怕环境差

肺像一把大伞,罩在五脏六腑上面,肺气调和则气机通畅,五脏才能正常活动。杨力指出,肺气的衰旺,还事关寿命的长短。

长期吸烟。烟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中医和西医都认为吸烟对肺的伤害极大。

在空气不好的地方停留太久。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气是它的最爱。在尾气密集、烟味弥漫的环境内待太久,肺就会提出抗议。

过度悲伤。早在《内经》中就有“悲伤肺”的记载,是指人过分的忧伤、悲哀就会严重损伤人体肺脏的功能。

专家支招:杨力建议,早上起床后可以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饮食上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在秋天,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的银耳和清热的秋梨。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让人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

各位同修,这篇纪实文章,是我在本师释迦牟尼佛面前,经过礼拜请示,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本尊观世音菩萨的加持,逐字逐句校实后成稿的,真实不虚(佛教戒律很严格,若没有特殊因缘和开许,不可宣说神通——编者)。写出来的目的是供同修参改,以我为鉴,从中吸取教训,深信因果,厌离轮回,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立大誓愿,勇猛精进,持戒念佛,求生净土,永不退转。希望诸位赶快提起学佛修行的正念,彻底脱离六道轮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速证菩提,成正等正觉,圆满佛果(若不往生净土,虽然大彻大悟,但无始惑业卒难断尽,就不能了生死。故华严会上诸大菩萨,一致求生西方净土,圆满佛果——编者),然后乘愿再来,分身六道,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