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
入佛门,首先要皈依。所谓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就是常常说的“三皈依”。“皈”,如水归海,如客归家;“依”,如子依母,如渡依舟。所谓皈依,不只是皈依师父一个人,而是皈依佛、法、僧此三宝,师父只是授证三皈本师,好比说是证明你已经在佛陀学堂报到了。有人说《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拜了五十多个师父,我也要到处皈依,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对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向五十多个善知识请教佛法,不是去“皈依”,我们皈依只需要一次,佛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一次就够了。但请教佛法就没有这个限制了,只要是善知识,我们都可以请教,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在生死大海中,若不皈依三宝,就无法出此大苦海。皈依佛,应生起觉悟心,当觉而不迷,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皈依法,应增长智慧,当正而不邪,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正知正见;皈依僧,应六根清净,当净而不染,从污染中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清净心。我们见到佛像、佛经以及僧人,应生恭敬心,把自性的觉、正、净引发出来,三宝就在自性之中,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如见到丢弃在地上的佛像,我们应怎样处理?我的师父曾告诉我:“如果这张佛像是你父母的照片,你会怎样处理?——好好地将他擦干净,保存起来,带着他的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
礼敬
最能体现礼敬内涵的,莫过于二点,一是微笑,二是礼拜。
先说微笑。我们进入寺院,首先看见的是谁?就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弥勒菩萨两边的对联最为经典:“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就是表法,告诉我们要入佛门,要成为佛的弟子,就时刻要用笑脸面对众生。我们学佛,不只是闭着眼睛念佛,盘着双腿打坐。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这不是学佛,这只是在为自已作打算。学佛,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家里所处的角色中,像佛那样去做,替佛接引众生。如果有人找到我们,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的事情,即使念佛也要停下来,微笑相迎:“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吗”?这样才是佛弟子应有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念佛。否则,别人就会疏远你,这就断了善缘。
为什么要微笑?就是要令众生皆欢喜。《华严经》说:“念诸佛,故生欢喜。念诸佛法,故生欢喜。念诸菩萨,故生欢喜。念清净诸波罗蜜,故生欢喜。……远离一切怖畏毛竖等事,故生欢喜。”事事欢喜,我们就跟菩萨同行了。
再说礼拜。每周七天,不只是初一、十五才礼拜,应该每天都要礼拜。礼拜就是感恩,我们感佛菩萨的恩,就向佛菩萨磕头;我们感父母的恩,就向父母磕头;我们感国土的恩,就向祖国叩头;我们感众生的恩,就向众生磕头。有的人不习惯,认为向土木塑造的佛像磕头,这是迷信,他不知道,佛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我们自己有眼看不清。土木塑像只是让我们喜欢假相的心不至于太迷茫,是表法,是指示我们一种修行的方法,哪里是迷信?真正的迷信,是自己不明白反说别人迷信的人,那才是真迷信。磕头不仅能消除自己的“我慢”心,而且能培养我们的平等无碍心;退一步说,磕头对我们的身体也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没有什么不好。
人无完人,难免有过失,所以要忏悔。我们忏悔时,通常要念诵《普贤行愿品》上的偈颂:“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时就是要如是反省。贪的日常表现就是“五欲迷恋症”,什么是五欲?即财、色、名、食、睡。五欲就像一根牵牛绳,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想摆脱,又怕鼻子疼。为财,就有了假冒伪劣,就有了贪污受贿;为色,主有了以权谋私,就有了出卖原则,不惜损害自己的身命,也不惜愧对自己的家人;为名,就有了明争暗斗,就有了阿谀奉承;为食,就有了生猛海鲜,就有了酒后协议,为此吃坏了胃,为此喝坏了肝;为睡,就有了怨天尤人,就有了懒惰散漫,而不惜放弃自己的前程,不惜荒废了大好的光阴。因此,古大德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嗔就是嗔恨,好像世间所有的人都欠他的,为什么不给我涨工资?为什么不给我提升?为什么他能发财而我很穷?……一个个为什么,都是以“我”为中心,从而怨天怨人,生起嗔恨。“我”相不断,烦恼即不断,有烦恼就是痴!喜欢耍小聪明的人最愚痴,容易干傻事,却又不懂得惭愧,不懂得忏悔。
“忏”是为自己的错误和罪过感到痛心;而“悔”是愿意改正所犯的过失,并请求宽恕。常言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忏悔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是修行所不可缺少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因此就可以随意做坏事,然后再去忏悔。有意造罪是要随业受报、堕恶道的。不要等事发了才忏悔,最好是提前预防,预防的方法就是持戒,随时要牢记戒律,不去违犯。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综上所述,皈依、礼拜、供养、忏悔,是我们初入佛门的路径,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皈依不是个人的崇拜;礼拜不是盲目的迷信;供养不是钱财的交易;忏悔不是掩耳盗铃。但愿每一个初入门的佛教居士,都能明白皈依、礼拜、供养、忏悔的真实义,从而明明白白地做个学佛的人!
初学佛者必须知道的问题
1、什么是佛?
佛不是在空中闪闪发光的物质,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的人。老老实实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就是佛。有的人把佛看的神神秘秘的,以为,在佛前一烧香,佛菩萨刷地就来了,就能保佑我们,这就是迷信,不懂佛法的真实意义,这样学佛不能了脱生死。
你想,如果一个人天天烧香念佛,求佛菩萨保佑,但是他敢去砸银行,你说,那佛菩萨还能保佑他吗?佛菩萨要是保佑他那也不叫慈悲啦。到底是谁保佑他?是他自己的德行能够保佑他。他的德行好,感动周围的人们都尊敬他,出门办事也会处处顺利,所以,不能迷信的看待佛菩萨。
佛像的作用是什么?佛像是表法的,是帮助我们觉悟的工具,看到佛像就提醒我们自己,应该像佛一样做一个大慈大悲的人,做一个念念为众生的人;如果你不信的话,那你看谁往生的时候佛像跟着往生啦,没有。
2、什么是佛法?
就是成佛的方法。帮助众生接触烦恼的方法,是让众生把迷惑转化成觉悟的方法。是发菩提心的方法。培养愿力的方法。是深信因果的方法。是随缘了业的方法。方便来说,能够帮助你获得快乐的方法,能够得到身体健康的方法,能够获得家庭幸福的方法,能够发财的方法等等。
3、如何运用佛法改变自己目前的不顺利?
什么是命运?生死、贫富等遭遇就是命运。谁都希望自己的命运好一些,看你用的念头如何?如果磕头的时候,是为了丈夫少打麻将,少喝酒,改掉脾气,或者是为自己多挣点钱,办事顺利等,这都是有求心,有没有错误?没有。但是说明心量太狭窄,谁都希望心想事成,但是前生没有积累心想事成的因,而去求得果报,这是妄想,是攀缘,是违背因果规律的。这样在佛像面前磕头去求就是磕破脑袋,也求不到如意的结果。
怎样如理如法去求?比如,在家庭中,丈夫是你的镜子,丈夫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你前生所造的因,留下来的影子,如果他有不善的行为,作为他的妻子,应该忏悔自己前生的恶业,不能把过错加在他的身上,真心尊敬他,你觉悟了,你的德行提高了,他的习气自然就逐渐减轻以至于彻底消除。如果你想到还有许多这样的众生都在迷惑中沉沦,盲目生活,愿他们都早日觉醒,从迷惑中走出来,为这些众生消除业障去磕头,你的心量是不是大了?带着这样的菩提心去礼佛,你的丈夫慢慢一定会改变的。这里,相信因果最重要,只有相信因果,心才会老实,再把爱心扩大,处处为众生着想,改变自己,才能够慢慢感化身边的人们,别人才会因你而改变。要想改变别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先要改变自己。所以命运的改变不是求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做来的。
4、学佛以后如果自身没受益,家庭没往好的方向转变这就不算学佛
真正学佛,必须有变化,或者脾气比以前变小了,或者家庭比以前更和睦了,或者身体比以前更加健康了,这才说明你走的路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检查检查自己到底什么原因没有进步,是方法不对,还是觉悟的力量不够大,还是道心不坚决,或者还是习气说的算,总之,必须找到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学佛最难的就是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见解和错误思想。只有在细密之处下功夫,才能有收获。古德云:学道先需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明,个中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是佛心。
5、烧香的真实义是什么?
寺院里烧三支或四支香都是表法接引众生的手段,在家居士只烧一支香就行,表示我们一心一意念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并且愿所有众生都早日觉悟,也一心一意念佛,一心一意跟着阿弥陀佛走,这是烧香的真事意义!只要为众生着想,就是在培养自己愿力。
6、磕头的真实义是什么?
我们给佛菩萨磕头是表法,佛菩萨是觉者,我们磕头是为了众生觉悟,是生惭愧心的时候。很多众生还有从无始劫以来形成的高慢心,每当我们磕头的时候,为所有众生去掉这颗高慢心而磕头!所以磕头是对我们的习气而言。
7、供水果的真实义是什么?
水果代表修证的果实,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要吃到果实,露出智慧是修道人的目的,佛是露出大智慧的人,供水果代表我们一定要向佛学习,改正自己的习气,放下自己的知见,做一个高尚的人,为众生而生活,愿所有的众生都早日露出大智慧,这样供水果就没有白供。佛本身无形无相,你想象他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供水果表示我们的这颗愿力心、真诚心。和要成就佛果的定道心。
8、读经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了解如来真实义,只要有文化的人谁都会读经,你读经的时候是不是了解文字背后的真实含义?如果明白了,就是离文字相了、离说相了,按照佛的教诲去落实,这样读经才有价值。而许多佛弟子看经文都是只看表面文章,还是不了解经典的真实义。遇到难题的时候,总认为是别人的错误,总是向外去找原因,这是心外求法,让别人给看看、给算算,认识不到个人因果个人负担的道理,你说谁能解决你的因果问题呢?
所以,以后在诵经的时候,要仔细琢磨经文的含义,把理论上的东西学着运用于生活中,用佛理指导生活,真正象一名佛弟子一样,为众生作出好的榜样,学习在事相上运用佛理,长期熏修,让事理圆融。
9、什么是受持三皈?
受持三皈分外在受持和内在受持。外在的受持是从形式上皈依三宝。内在的受持就是皈依觉、正、净,佛是觉者,皈依佛就是皈依觉悟;佛法是正确的知见,皈依法就是皈依佛陀的教诲;僧代表清净无染,皈依僧就是皈依清净心。如果内心比较符合觉正净,即使没有经过师傅做过三皈依,那你所做的一切,也证明你就是一个真正皈依佛门的佛弟子,因为你的所作所为,佛早就看见了,佛承认你。
所以真正做到内心觉悟,外在的形式自然就做到了。就是说,身体在做事,念头在觉悟,做事情和觉悟同时进行,是一不是二,才是受持三皈的真实义。
10、什么是觉,正,净?
净空老法师已经为大家做过开示,三皈依的真实意义是皈依觉、正、净。
觉,是觉而不迷,为众生念佛,为众生做事,念念都是为了众生去做就是觉悟。比如,扫地是把众生的业障扫掉,愿他们早日露出智慧,皈依三宝,求生净土。吃饭是为了众生而吃,愿所有众生都能吃到这阿弥陀佛无量光化现的智慧法食,早日破迷开悟;事事都是这样加念,加上念头以后念佛,这就是坚决不为自己而求,每件事情都是在觉悟中做的,所做之事有公德。
正,是正而不邪,用佛的教诲当作为人处事的原则,不入自己知见,不如别人知见,自己知见和别人的知见都属于邪知邪见。知见就好比方向,方向错了,只能离正道越走越远。所有的经典上都告诉我们做个好人,孝敬父母,尊敬丈夫,尊敬妻子,恭敬爱护众生,对人慈悲。告诉我们深信因果,迎面而来的都是命中有的,要用慈心感化,把业力转化成愿力,这是根本。
净,是净而不染,对时间的一切,好的环境,好的缘分,我们不贪著,随缘享受;遇到逆境我们深信因果,不生瞋恨,这都是自己前生所造的不善因得到的果报,认账认命,也不逃避!我们深深的明白,世间的福早晚有享到头的那一天,不羡慕,不攀缘。对自己的命运知足,知足就能够常乐。好坏事情都不在心中留印象。
幸福智慧“宽心”【极品图解精华】最高的管理学多少不计较、烦恼不生如何修好这颗心【精华推荐】
欲作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我命在我千年菩提路_星云大师【高清视频】人该不该有欲望珍惜时光
忍让是一种力量吃亏的奥妙【推荐精华】人生三间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如何知道自己与佛同在?
孝顺父母要及时祸兮福兮禅者观心,心中有佛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孝顺父母要及时祸兮福兮
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推荐文章】如何知道自己与佛同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推荐文章】
本文放生救人,生动真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请大家好好看看,一定受益非浅!现在全文转发如下:
2009年6月30日早晨,接到来自淄博市淄川区张居士的电话,张居士与我素不相识,只是看过我编印的《戒杀放生》一书,并从书上得知我电话号码。电话中她声音很焦急,显然碰上了重大事故!
张居士说,她侄子今年十四岁,初二学生,前几天期末体育考试结束后,突然感觉左腿发麻并持续不退,之后病情迅速发展到剧烈疼痛,不能行走!经检查发现是左腿膝盖上部长了一恶性肿瘤!
本地几所医院诊断后都表示无能为力,建议到北京治疗,最后在北京某大医院确诊为骨髓癌并已危及生命!该少年为家中独子而且是单传,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全家人瞬间陷入极度恐慌无助之中!孩子母亲更是难以承受如此打击,一再说,如果儿子不治,她也不会独活!
也是病人宿有善缘,他两位姑姑都信佛念佛并且其姨姥姥已出家修行,在医院束手无策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的情况下,病人姨姥姥求助另一位高僧观察少年得病因缘,经师父入定观察,发现病因是少年宿世冤亲债主前来索命!通过沟通劝解,其冤亲债主同意与病人解怨释结,但开出三个条件:
一、由病人家属一次性放生一百万条以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