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他们叫自己主子的,可这样一来,其他几个弟弟不好区分,叫老爷又把自己叫老了,所以他就让他们叫自己大少爷。
高文对他家主子的脸还是清楚的,因为这张脸的主人把他一家子救了出来,再晚点他父亲就没了,他家一家子也很可能分开卖了。
“大少爷来了。”少年欢快地开了门,看后面一长条人。
“高文,去找你父亲过来。”
“哎,他和庄头在一起。”
庄门大开,“大伯,带人快进来吧。”
一百多人进了庄子,一个个张大了嘴,夏大江也是这样,从头到尾,夏久时也没讲庄子多大,众人以为不过是二三十亩罢了,想不到这么大,一眼看不到头。
不过很快大家也欢喜起来,庄子大好,起码住的下。
等所有人进了庄门,大门再次关起来,高山和许庄头也赶了过来。
“大少爷,大少奶奶,你们过来了?”
“嗯,走了半个月,这些是我的族人,14家,不带我自家还有103人,除了我自家,还有97人,你们俩看怎么安排?”
高山道:“少爷,这两个月我和庄头带着男人们起了一个大餐厅,还有十间一排的住房,您看”
时下一般下人都自称奴才或者小的,第一天夏久时就告诉他们,不必要在他面前自称奴,称我就好,在外面注意点就行,他听不惯他们这样的自称。
夏久时一看,虽然有些远,勉强可以看出多了一排的房子。
他心里欢喜,跟夏大江说,“大伯,您看先安排11家过去,餐厅大隔一间住一家,您家和李家先跟我去正院住,各家烧饭就在各家的帐篷里先就着,明天起我再安排起房子,您看可行?”
夏大江忙点头:“行的很,不用再起房子了,一下雨就回去了。”
夏久时笑着不语,这才哪到哪,早着呢,起码还有一年半。
不过这话也不能说,房子肯定要起的,不差人也不差钱,庄户们的房子也要重新起,破破烂烂的,这是他的家,可不能影响了整体的美。
夏大江带着11家跟庄头过去安排,这边高山带着夏久时大奶奶一家还有李家进了正院。
“大少爷,我一家在前院西耳房住,您看”
“高管家,你们一家就这么住着吧,回头你家娘子和女儿就在后院帮忙做事,别的不用管,他们两家住下来就行,回头你一家吃喝跟我们去后院。”
“是,大少爷。”
“大爷爷,大奶奶,你们一家就住在前院的东间,东间前面有两间大房间,后面还有两间小的,李叔,你们一家人住西大间,房间是一样大的。”
“西耳房有三小间,是高管家一家住,东耳房刚好三小间,你们一家一间做厨房,多的一间两家做餐厅,男女茅房就在院墙外面,你们看这里有一个小门出入,方便的很,今天先歇下来,缺了什么明天再说。”
大爷爷笑道:“已经很好了,这里还有井,我刚刚看了,里面还有不少水,就这样吧,还是各吃各的,有什么明天一起说,久时,和杏子带孩子们歇去吧。”
高家人帮着搬行李去后院。
夏久时想到如今杏子还小,弟弟们住后院不要紧,乡下人本就不在意这些,等族人回去后再让他们住前院不迟。
前后院中间有一道门,关上后自成一家,他还是不喜欢跟亲戚裹在一起,远香近臭,有点距离感才是好的,不然亲戚以后不好做。
一开始各吃各的饭,像以前,如果做些好的,送些也无妨,高山和许庄头算是给了他一个惊喜,只为了他临走的一句话,抽空打些土坯,最后盖些房子,族人一来就有的住。
一家一大间是挤,但总是比住帐篷好,人多起房子也快,回头多起些房子,将来肯定是要多买些庄户的。
灾年能多救些人命本就是他和杏子的初衷,如果能遇上得用的人那就更好了。
老天让他穿越一次,让杏子重生一回,不是让他俩受苦的,他没什么雄心壮志,但起码一家人舒舒服服。
幸好今天族人都能安置,不然这些人就得挤一大半在正院,自家也不得清静了。
刘皓刘澈住西大间,清儿和宝儿住西次间,后面两小间,刚好做四人的书房。
他和杏子当然住东大间,东次间做两人的工作室,后面两小间,一间做他的书房,一间做小库房。
前院中院各有一个水井,用水方便,正房后面是地窖的入口,前院也有一个地窖,只不过入口在骡马棚的下面。
后院有一个厕所一个洗漱间,布置的很合理,跟夏家差不多,茅坑在院墙外,没什么臭味。
回头后院再起一个鸡棚,清儿几个没事养养鸡,本来是准备车上带两只老母鸡的,后来杏子想想还是带了八只,一家子的鸡蛋总的过明路。
空间里有20只老母鸡,40多只不大不小的,回头还得哺上几窝分给族人,肉吃不到,鸡蛋偶尔总要让孩子吃两个。
高娘子带着女儿做起了晚饭,少爷只让他们服务主家一家人,别人不用管,这样的活很轻松,主家只有六个人,基本还都是孩子。
他们一家子也让在后院自己开伙,如此荒年中,不用骨肉分离,还能吃的饱穿的暖,下人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