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期,劳务派遣制度渐渐出现,并慢慢得到了政府和工会的默许。
值得注意的是,96年的劳务派遣制度仅限于26个工种,对社会和民众的影响有限。
像出版社编辑、正式员工这样的中高薪技术工种,肯定不在劳务派遣制度的范围内。
但今年年中的这个新政令,会直接取消掉劳务派遣制度的工种限制,对所有工种一视同仁!
这是市场的演变,和个人意志无关。
一旦政令全面实行,必然会有大量企业跟风缩减人力成本。
手上的钱变多了,就会有老板将其投资进公司,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商业环境变得严峻后,其他公司也会被迫卷起来。
疯卷的最后,一定不是打工人的胜利,而是资本、打工人、市场的三败俱伤!
像河出书房、北川文娱这样的头部公司,受影响程度会稍微小点,改革的速度会稍微慢点,但也绝对没法逆潮流存活下去。
如今笑着和北川秀打招呼的这些人,势必会有一半左右成为没有终身保障的“合同工”。
届时整个文学市场和出版界受到剧烈冲击下,所谓的出版社头部之争就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内斗就是加速死亡。
北川秀没记错的话,这轮政令实施后,近几年的应届毕业生纷纷陷入就业内卷的困境,不得不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
随着校招制度的废除,固定的校招时间不再存在,这迫使学生们不得不提前寻找工作机会。
甚至有些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加入各大企业的实习计划,而从大一到大四,几乎每位学生都在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北川秀还记得自己读研时,曾看到过一张日经新闻的老旧剪报,上面将这种状况形容为“就业军备竞赛”。
随后进入千禧年,全社会掀起了一股考证热潮。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求职者往往只关注能不能找到工作,而忽视了工资水平的重要性。
由于大学生就业的过度内卷化,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即奴才”的说法。
这一切,从1999年发展至2020年后,日本始终没有彻底走出这个怪圈。
身为穿越者,北川秀倒是知道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办法。
那就是在事情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之前,先扩大就业面和就业岗位,用全新崛起的行业来消化掉过剩的未就业人口。
原历史中,日本依靠高科技行业和文娱行业,一步步,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这才消化掉了这个大问题。
可笑的是,就业难题才被解决,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难题又来了。
感慨了一番今后的困难光景后,北川秀也大概想到了一些能保全周边人的办法。
此前他布局电子阅读和新时代轻行业,就是为了给近乎一潭死水的出版界和文学界注入新鲜血液。
希望届时这些东西,能尽可能不让《文艺》、《北川》和《大众》受到太大政策带来的影响吧!
身旁的坂井泉水亦步亦趋地紧跟着北川秀,像个乖巧的小媳妇。
她看北川秀时而眉头紧皱,时而神色释然,时而又忧心忡忡,自己也不由得跟着紧张了起来。
如果自己能给北川老师分担些压力就好了
坂井泉水悄悄捏起小拳头,决定要在《黑暗中的孩子们》的主题曲上多花点功夫和心思!
1999年1月18日。
今年第一期《文艺》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从1997年起,《文艺》便保持着半年一小改,一年一大改,三年全部改的进取姿态,时刻保证杂志的时髦度和新颖性。
今年年初,河出书房就不断推出了各种概念集和设定集,向广大读者展示着新版《文艺》的设计理念和方向。
在北川秀的建议下,《文艺》的封面从写实风改向了更受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卡通风。
1月号《文艺》的封面是知名画师、动漫大师宫崎骏主笔的一幅卡通画。
宫崎骏的画风比较温馨,和这一期主打的,同样美好温馨的《美好的旅行》很搭。
整幅卡通画的创意来源于北川秀,是一个在遮阳伞下画画的纯净女孩。
这其实是提前借鉴了《起风了》的创意海报。
反正原作者就是宫崎骏,自己抄自己不算抄嘛!
新版封面一经上市,在一堆严肃又阴暗的文学杂志里,清新脱俗的《文艺》瞬间脱颖而出,被许多人第一时间看到。
《北川》的分级售卖可苦了那些想看《黑暗中的孩子们》又看不了的二十岁以下年轻人。
这次《文艺》发售,他们卯足了劲,第一时间冲刺到书店里,然后瞬间就被新封面给俘获了!
“好温馨的封面,好漂亮的设计!”
有国中小女生闪着星星眼掏钱买下了好几本《文艺》。
“居然是宫崎骏老师的画!我还以为他真的封笔不画了呢!”有女高中生低声说道。
1997年,《幽灵公主》上映后,宫崎骏就再也没有新作品了。
去年1月14日,他还宣布正式退出吉卜力工作室,并在附近成立了一个名为“猪圈”的新工作室,只参与动画制作中不太累人的活儿,例如编剧、人物设定等。
业内都在疯传说宫崎骏要退隐江湖,洗手不干了。
没想到沉寂了两年的他,重新出山就是和北川老师的强强联手!
两位各自领域的大师联合出品,一下子就让无数人期待起了《美好的旅行》。
三天前,《北川》和《新文象》才刚发售,大家还沉浸在两部暗黑风的纯文学中。
现在,所有书店的销售头台清一色摆放的全是《文艺》,已然找不到另外两本杂志的身影!